首页
 
地址: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东城复兴路进出口企业培育基地a3楼1楼
电话:0558-4820099
邮编:236500

农业品牌

农产品丨顾集镇:生姜基地里的蓬勃生“金”

来源:未知点击:175时间:2022-09-13 14:36
在顾集镇刘湖村生姜种植基地里,一株株姜苗长势喜人,务工人员在田间忙碌着搭建遮阳网、浇水。

“生姜为耐阴植物,现在正处在夏季高温时节,自然光照很强,所以需进行适当遮阴。现在要赶快搭好遮阳网,防止温度过高出现烤苗现象。”正在地里忙作的刘湖生姜基地负责人杨丙前说。

“生姜,其实主要是田间管理比较麻烦,尤其对水肥要求比较高——整个生长期内需要持续保持泥土湿度,隔几天就需要浇一次水,肥料比庄稼花费也高出很多,但附加值也高,经济效益好。”杨丙前说。

刘湖村的年轻人大多从事在外务工相关工作,如建筑队、机床加工等,并发家致富。目前,全村有土地1000余亩,主要为庄稼种植。“村子的土地不能丢,老年人也得有事干。”杨丙前打起了生姜种植的算盘。

不断考察、不断借鉴,杨丙前从外地引进了生姜种植。由于不知道收成好坏,村民们不敢“试水”。杨丙前示范引领,甘当“第一个吃螃蟹者”,“如果我种植生姜能挣钱,大家伙肯定就会跟着种。”

买姜母、保温箱里育姜苗、平整土地、播种、覆膜、钻孔通风、浇地、施肥……“清明前后种,霜降前收,一年收一季,不过好在它收益高。”杨丙前说,“现在不仅本村村民有种植生姜的意愿了,周边的大程村、小良村等也有人前来咨询,打算明年跟着种呢。”

和杨丙前一样有着生姜种植劲头的杨丙学凭着对家乡一片热土,对乡亲们的热爱,实现了从10年前的快递员到现在的种植能手的转变。他最开始种植的时候,没有技术,流转了15亩地发展生姜种植,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反复地去检查,看生姜的长势情况,还用本子记录下来,生怕这次投入竹篮打水一场空。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,在杨丙学的精心培育下,他所种植的15亩生姜种迎来丰收,给他带来了第一桶“金”。后来凭借自己爱钻研,爱学习的劲头,学习了大葱种植技术。杨丙学依靠种植大葱、生姜快速致富,年均收益达200万元。这让周边群众看到发展露地蔬菜的希望。他们开始纷纷加入种植的队伍。杨丙学则耐心传授种植技术,大家一起种植、合作销售、共同致富。

现阶段,杨丙学发展生姜种植70亩,带动群众种植面积达1000亩,亩产14000斤;发展大葱种植80亩,带动群众种植面积达400亩,亩产16000斤,带动村民务工70余人,其中脱贫群众10余人,实现群众每年增收1万元左右。

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,不断优化产业结构,刘湖村通过考察,选定生姜种植作为“一村一品”项目,成立了种植合作社,种植过程中,该村采取联耕联种、全权托管的方式,由合作社统一选购姜种、统一采购和使用农资、统一采收产品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。据负责人介绍,生姜亩产可达万斤左右,纯利润可达万余元。

刘湖村书记杨敏介绍,生姜种植在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,还为近百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,每人每天务工费60—100元,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。

近年来,顾集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加快固优势、强弱项、补短板,因地制宜、连方成片发展生姜、大葱、甜瓜等特色农业,做大做优绿色农业、品牌农业规模,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不断延伸产业链、打造供应链、提升价值链,以农产品价值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。
 
关闭